保险诈骗罪辩护律师:保险诈骗罪综述

办案律师/作者: 曾 杰 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 日期 : 2017-08-12

内容简介:保险诈骗罪是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保险金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文介绍保险诈骗罪的综述,即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认定标准等内容。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 张王宏 曾杰

第一节:保险诈骗罪的概念

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保险金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是金融领域中的严重刑事犯罪之一,规定于《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第二节:保险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1979年《刑法》

1979年《刑法》对保险诈骗行为的并无明文规定,因为当时保险业并不发达,但80年代以后,保险业开始崛起,相当长的时间内,利用保险进行诈骗的行为多被定性为诈骗罪。

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已被多次修订)、《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为打击日益严重的保险诈骗犯罪,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1995年,两部法律同时颁布,保险诈骗罪以独立罪名被正式确立。其中《决定》中关于保险诈骗罪的规定比《保险法》更详尽。

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该解释对保险诈骗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作了详细规定。比如规定了保险诈骗罪的个人犯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一万元,单位为五万元。

1997年修订的《刑法》

1997年《刑法》吸纳、修改了《保险法》和《决定》中的相关内容。

2001年1月生效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该纪要对金融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的目的认定标准提出了详细意见,保险诈骗作为金融犯罪的典型犯罪,自然也可参照此标准。

2001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该规定已失效,最新的追诉标准关于保险诈骗的规定未变)

该规定规定了保险诈骗罪的个人犯罪追诉标准为一万元,单位为五万元,与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同。

2002年10月28日,《保险法》修订(至2015年,历经三次修正)

对1995年版《保险法》134条中规定的“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构成保险诈骗罪的表述,在主体上增加了单位主体,即“保险公司”。

2010年5月7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该规定取代了2001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规定了保险诈骗罪的个人犯罪追诉标准为一万元,单位为五万元,标准未变。

2011年4月8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

对诈骗犯罪中的“情节严重”“特别严重”规定了界定标准,司法实务界将其作为保险诈骗罪的相关参考。

第三节: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有关保险活动的监督管理秩序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保险金。

客观要件

保险诈骗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以下五种行为:

(一)财产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物质财富及其有关利益、人的生命、健康或有关利益,虚构保险标的是由投保人实施的,比如虚构根本不存在的标的物,骗取保险金。此类情况大多数存在于财产保险之中,因为财产保险标的往往是动产,可转移,可复制,便与伪造、作假;还有就是讲不合格的标的伪称为合格标的,以次充好;还有一种就是故意增大保险标的金额,恶意超额投保,骗取大于标的价值的保险金。

同时,在保险领域常见的复保险,如果是恶意的,即投保人复保险金额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且对保险人隐瞒复保险的事实,则也属于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另外,实践中常见的事后投保,即发生事故后,投保人隐瞒这一情况,想保险人投保以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也属于故意虚构保险标的的情况。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具体形态有两种:

第一种是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明知发生的事故属于保险合同条款中规定的不予赔偿的范围,为达到索赔、转嫁损失的目的而隐瞒事实真相,把事故说成责任范围内的原因造成的。

第二种是夸大损失的程度。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伪造、变造受损清单、损失鉴定证明等方法,把保险事故的损失夸大,骗取多于应得的保险金额。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根据《保险法》第27条第一款规定:“未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根据《保险法》第27条第二款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不退还保险费。”此种行为往往还会构成其他犯罪,则应数罪并罚。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

这种情况发生于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受益人为骗取保险金,造成被保险人(自己或他人)死亡、伤残或疾病的。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关于以上诈骗行为中“数额较大”的界定标准,个人为一万以上,单位为五万以上。

主体要件:

构成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才能构成此罪,根据《刑法》规定,自然人和单位都能构成此罪。如果在保险诈骗的过程中,单位还实施了其他侵犯他人利益行为(如故意杀人、防火等),由于单位不能成为这些犯罪的主体,但应该同时追究单位中主管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

第四节:保险诈骗罪的认定

保险诈骗罪的罪与非罪

构成本罪,行为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以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进行诈骗的故意;(2)行为人采用了诈骗的方法;(3)数额达到较大或情节严重,否则不构成本罪。

保险诈骗罪的既遂认定

关于保险诈骗罪既遂的认定标准,世界各国刑法标准不一,但大多数认为其实行为犯,只要着手实施了保险诈骗行为,不管是否骗得保险金,都已既遂论。但是,我国刑法体系和学界则普遍认为,本罪属于诈骗罪的分支,应属于结果犯,比如199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保险诈骗未遂能否按犯罪处理问题的答复》:“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保险诈骗行为,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获得保险赔偿的,是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可见,在我国刑法体系中,保险诈骗既遂未遂的标准就是看保险机构是否陷于认识错误从而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理赔。

至于本罪的着手是从何时开始,著名学者张明楷认为,只有行为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才是本罪的着手。由此在认定本罪的预备、中止和未遂。(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

此罪与彼罪的关系

保险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两罪的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前罪的主体是保险合同中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后罪的主体是保险公司中的工作人员。

(2)行为不同。前罪可以利用工作便利,也可利用职务便利,其占有财物的手法,除骗取外,还有侵占和窃取;而后罪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骗取保险金。

我国《刑法》183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但是,如果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与投保人、受益人、被保险人串通,利用职务便利,故意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时,应该如何定性?在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以主犯的身份对整个犯罪行为予以定性。

保险诈骗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刑法》198条第3款明文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两罪犯罪主体和客观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如果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伪造虚假的证明文件,是否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定性?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提供虚假文件罪也是特殊主体犯罪,犯罪主体只能是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此种行为,依然以保险诈骗罪论处。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即存在片面共犯的情况,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没有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合谋,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进行保险诈骗提供条件,且情节严重,该如何定罪?笔者认为,行为人的同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符合想象竞合犯的特征,应该按“从一重罪处断”原则处理。(王作富《刑法分则事务研究》上)

保险诈骗罪的罪数形态认定

《刑法》194条第二款规定,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实践中,行为人为了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不择手段,如故意杀人、放火、伤害、毁坏财物等,这些都独立构成相关的犯罪,属于牵连犯,但是此处并不按照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而是按照《刑法》的规定,数罪并罚。

保险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犯本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要准确适用《刑法》关于保险诈骗罪的处罚规定,应当注意把握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及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情节的含义。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本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个人保险诈骗一万元,单位保险诈骗五万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罪数额巨大的标准为:个人保险诈骗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单位保险诈骗二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为:个人保险诈骗二十万元以上,单位保险诈骗一百万元以上。

在情节严重性的判断方面,目前还未有专门司法解释。对此可参考《“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中两高对诈骗罪中情节严重性的判断标准。

关键词:非法集资犯罪辩护律师 金融犯罪辩护律师 保险诈骗罪辩护律师 集资诈骗 张王宏律师 曾杰 金牙大状 广强律师事务所 保险诈骗 保险诈骗罪 判刑 保险诈骗罪判多少年 金融诈骗 金融犯罪 集资诈骗


阅读量:566 PC版链接 移动版链接

曾 杰

金融犯罪辩护律师
证件号:14401201810070214
紧急刑事案件咨询可直接加广强律师事务所案管专员手机:13503015895)
如情况紧急,请直接致电:13503015895 电话:020-378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