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俊峰案、李天一案看律师职业伦理

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 日期 : 2013-10-25


一、引言

近日,李天一等人涉嫌轮奸案一审判决已经宣布,夏俊峰故意杀人案最高院已经核准执行死刑,但是舆论热度并未减退。在李天一案中,李天一的监护人梦鸽为其前后更换了五任律师,在庭审后,李天一监护人梦鸽向媒体公布了同案魏某辩护人李某律师“……获取李天一辩护人资格以求出名,为竞选全国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加分”的短信,更有辩护律师将其辩护词公然发布于网络,严重侵犯未成年人李天一、被害人杨某的隐私权。在夏俊峰故意杀人案死刑复核阶段,辩护律师着重从正当防卫的角度进行无罪辩护,而没有将辩护策略指向被害人存在明显过错、被告人积极赔偿以获被害人家属谅解以及“慎杀少杀”的死刑政策。因此,夏俊峰案、李天一案已无可置疑地引起了公众包括律师同行对律师职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关注或再思考。

二、律师职业伦理的概念与特征

律师职业伦理,又称律师职业道德,在英语国家一般称做Legal Ethics或Professionalism,是对律师职业的特殊要求,主要是指从事律师职业的人所应当信奉的道德准则,以及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有关律师执业行为与职业伦理的讨论,一直是各国舆论和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关注的热点,并且拙文是以李天一案、夏俊峰案为视角来探讨律师职业伦理,则论述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委托人——律师”的关系。在此问题上,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危险论调,即所谓的“当事人中心主义”,认为律师既然接受了当事人的委托,就应该一切听从当事人的意旨,极尽所有可能的形式和途径维护其利益。然而,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除了代理与合同的规则之外,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还须受到律师职业伦理准则的调整和限制。

从各国有关律师职业伦理同其他职业的职业伦理区别来看,律师职业伦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第一,律师职业伦理与社会伦理直接具有统一性。社会伦理是律师职业伦理形成的基础和依据,律师职业伦理属于社会伦理的一部分,是对社会伦理的补充。所以,两者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是一致的。第二,律师职业伦理一般是由律师行业的自治性组织,例如律师协会制定,并反映绝大多数律师的意愿。律师作为独立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是不受国家职权直接干预的。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由律师的自治性组织来制定律师伦理规范。第三,律师职业伦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违反职业伦理的律师应受到两方面的制裁:一方面应受到舆论的谴责,另一方面应受到一些特殊方式的惩处。因而,对于严重违反职业伦理和执业规范的律师,应由有关律师组织对其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第四,律师职业伦理还具有适用对象的特定性、调整行为的广泛性等特征。

三、中外律师职业伦理规范的现状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都对律师职业伦理或规范作出具体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谨慎司法评论和禁止虚假承诺方面。

(一)美国律师职业伦理规范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关于律师职业伦理的规定,最为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美国律师协会发布的《律师职业行为示范规则》明确规定:“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应放弃或减损律师职业本身的独立性,应当避免受到来自委托人的不当操纵。同时,律师对于委托人的代理,并不意味着对委托人政治、经济、社会和道德观点或行为的赞同。如果明知委托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或者欺诈,则律师不得为委托人从事上述行为提供任何形式的咨询或帮助”。《律师职业行为示范规则》从职业伦理的角度规范律师言论,在其2004版3.6条款规定,禁止“律师知道或合理的应该知道有损害审判程序的实质可能性,正在参与或已经参与某一事务的调查或者诉讼的律师不能进行有关人员期望被大众媒介传播的法院外的声明。”

(二)日本律师职业伦理规范

日本《律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律师不得就受委托的案件从对方接受利益,或向其要求利益或约定利益”。而且,日本律师联合会还专门制定了《律师道德》,主要内容涉及律师保守秘密、不得行使职务的案件、禁止承受在争议中的权利、禁止同非律师合作、真实义务等方面。日本《律师道德》第十四条规定,律师不得为了使案件的处理有利于自己,而与委托人进行有悖法律和法律精神的沟通。///

(三)韩国律师职业伦理规范

韩国《宪法》、《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到《律师伦理规则》、《律师事务员规则》,都对律师职业和职业伦理有着细致的规定。大韩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伦理规则》详细地规定了律师的职业伦理纲领和律师职业伦理规则内容,主要对律师应当遵守的一般伦理、法律职务伦理、律师对委托人的伦理、、律师收费伦理等方面予以规定。《律师伦理规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律师对法院的伦理,即律师应尊重司法权,不得发表有损法院威信及判决可信性的言论。

(四)台湾律师职业伦理规范

台湾律师执业也有严谨的行业规则约束,律师的执业受法院监督,《台湾律师伦理规范》规定:“律师应谨言慎行,端正社会风气,作为社会表率;律师应当体认律师职业为社会公共职务,于执行职务时,应兼顾当事人合法权益及公共利益律师;律师执行职务,应基于诚信公平、理性和良知;律师不得以违反公共秩序善良风俗或有损律师尊严与信誉之方法受理业务 ”。尤其规定:律师不得为谋取代理或辩护业务而向委托人作虚假承诺,接受委托后也不得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承诺。

(五)我国律师职业伦理规范

我国对律师的职业伦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律师法》第三十条规定:“律师应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切实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规定:“律师不能诋毁、损害同行声誉,不能虚假承诺或夸大自己的专业能力等”;《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也进一步规定:“律师不得在公共场合或向传媒散布、提供与司法人员及仲裁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品行有关的轻率言论;在诉讼或仲裁案件终审前,承办律师不得通过传媒或在公开场合发布任何可能被合理地认为损害司法公正的言论。”

以上各国家或地区对律师职业伦理和执业规范的规定较为详细、明确,从律师与委托人、司法的关系的角度,主要内容集中为两点,一是对伦理规范的诚实义务和对当事人的忠实义务,即以职业伦理作为自己的最低行为准则,并让其获得最公正的审判、尽量争取最有利于他的结果以及保守当事人的秘密和隐私。二是律师应当谨慎司法评论,不得发表有损司法公正的言论,不得利用媒体非法干预法官的独立审判。

四、完善我国律师职业伦理的制度性思考

我国律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制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律师职业行为规范的立法层次较多,权限不清。(2)律师职业行为规范的立法缺乏整体规划,互相重叠。(3)律师职业行为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法律分为两种,一种叫纸面上的法(law in paper),一种叫行动中的法(law in action),总体上来说,我国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属于纸面上的法(law in paper),是以美国的行为规范为范本,进行部分移植,比较先进,但实施方面很欠缺,不能真正地遵守行业规则。正如伯尔曼所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在李天一案、夏俊峰案中,辩护律师利用合法的手段追求案件的胜诉无可非议,但是,对于这些全国性影响的案件,律师在和媒体接触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发表有损司法公正的言论。在此,笔者想要强调:任何辩护策略,都不能背离最起码的职业伦理。没有确实、充分证据,就声称受害人“涉嫌组织卖淫和敲诈勒索”以及被告人夏俊峰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这种辩护策略无疑严重违反律师职业伦理和执业规范。

律师职业伦理是律师执业所应处理的几方面关系,由于律师职业关系到公民权利和社会正义的实现,因此,律师职业伦理一直以来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里,律师一直背负着较多的负面评价,特别是上世纪70 年代以后,对律师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律师的不当行为和商业化倾向方面。中国律师制度起步较晚,但律师职业伦理却已经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纵观国内对律师的批评,虽然有针对律师趋利倾向的,更多的则是对律师立场的质疑和批评。我国律师职业伦理问题不是自始固有,而是随着角色变迁而逐渐凸显出来的,因此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另外,应看到中国律师职业伦理也是制度移植的产物,作为一种舶来品,律师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和冲突。法律移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制度协调和保障,如果在律师制度上存在缺损和不足,势必也会影响到律师的执业行为和价值选择。对于这些因素的思考也许会为我们完善中国律师职业伦理提供帮助。


阅读量:3480 PC版链接 移动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