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信任

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 日期 : 2022-04-02


终极信任

刑事辩护的那些事儿||刑事律师的信任建设

——刑事辩护律师工作随笔

 

匆忙委托:最后一日的回马枪

 

2021年12月31日,下班就要离开办公室时,突然接到林先生的电话。他说和家人商量好了,决定还是委托我。

 

他说自己和女婿一个小时后会赶到律师事务所。

 

当时是下午6点。三个小时前,也就是下午3点,林先生刚刚和女婿离开,离开时说了元旦节后再来的。他女婿当时已经从越秀回到黄埔了,现在,又要再杀一个回马枪,逆着元旦节前夜出城的人流,重新杀回越秀,可见他们一度很纠结。

 

3个小时前咨询时,其实我告诉过林先生:不一定要找律师的。原因是他女儿给抓,就他讲的情况,案情并不复杂,而且案子就要到法院了,前面的律师已经阅完卷,他自己通过熟人也已经知道,接下来大概率会判缓。

 

再找律师还有啥用?

 

林先生显得很踟蹰,快六十的人了,呐呐地欲言又止,有时,对我的问题,答非所问,但有一句,林先生重复了好几遍:

 

“我女儿其实是个乖乖女。”

 

林先生有时会灿然一笑,似乎沉浸在回忆中:“如果是像外面混社会的孩子,我也就不管了。”

 

林先生只有林静儿这么一个女儿,担心最后的判决,和他打听来的消息有出入,决心还是找一个更专业点的律师。

 

我在电话里跟他说:今天是工作日最后一天,现在行政人员已经下班,没法盖章,所以即使签了合同,明天也没法会见,也没法阅卷。

 

但林先生只说,他一个钟头后就到。

 

林先生:律师窝子里的人

 

林先生其实是律师窝子里走出来的,而且还有些人脉关系。

 

林静儿出事后,林父就找了一个朋友公司的法律顾问做女儿的律师。后来,还通过另一个朋友,找过一个专做毒品犯罪辩护的律师。但他又通过亲戚罗律师,找到我。

 

林先生在法院也有朋友,法官朋友听他介绍了案子,给出的结论是“应该会判缓”。

 

林先生是八十年代毕业的高材生,老广州了,有这么多资源,更没有必要再花钱呀!

 

但他不放心。

 

下午谈了一个多钟头晚饭时又谈,我终于理解了他的担心:基于朋友关系的意见,哪怕是专业人士说的,但没有委托关系,双方间是没有责任的,说出去的话,今后终究不能拿着去找人家兑现,但女儿的案子对于父亲,当然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找一个“能说又懂得程序与方法的(律师)”全力以赴地跟进。

 

林先生这才下定决心,在见了面三小时后,突然返身要签约。

 

世间万事,唯有骨肉亲情无可替代。

 

但是轮到要找罗律师时,亲戚间也有隐情,迫不得已,也不好破开来讲。可是,事到临头,又实在没有办法,还是要开口向罗律师求救。

 

罗律师是我律师学院的同学,因为四年前一个朋友的家人给抓了,介绍给我介入后,涉案4人都在“黄金37天”不批捕释放了,所以知道我是专业的刑事律师,后来做刑事案子,不时找我给点意见。但这次是自己家人亲戚出事,不敢大意,执意要林先生找我。

 

专业律师:要立志做平庸终结者

 

做律师七年了,林先生的委托再一次让我想起律师与当事人的核心关系:信任。

 

如何在短短的见面时间后,确立起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

 

其实,林先生对律师没有过分的要求,他没有要求无罪,这让我蛮意外。我觉得,林先生是一个理性的人。

 

这让我想起呼和浩特的赛金花,想起赣州的宋先生,想起常州的滕家康,想起北京的高丽,还有广州的车女士、孙先生,以及大连的刘女士。这些非法集资案的委托人或家属,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但求避免不公的裁决。

 

他们找律师的初衷,就像买一份保险,或者开车时系上安全带。他们的理性,源于他们其实对律师行业并不陌生,相反,他们对律师的作用有准确的认识。

 

“避免意外很重要。”

 

打官司不时有风险。 就像我和赛金花通讲的:

 

“遭遇刑事案件,就像不得不经过的一段未知的河流,其中可能有漩涡,可能有险滩,可能有礁石,可能河床下有沉船,甚至转角处会埋伏有史前巨鳄。当然,也可能是急流下的一段平淡无奇的坦途。不同案件,所经过河段的水文、构造也各不相同。如何度过,既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还需要丰富的经验与卓绝的技艺。”

 

但他们又和林先生有所不同。林先生从纠结犹豫,转为坚决委托的速度,远超其他。

 

在确定委托的三个小时前,我和林先生完全是陌生人。而之所以在三小时后确定委托,一定是什么原因使他确立了信任。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不少明星纷纷坠落,人称“人设毁了”。律师行业,却似乎没有提“信任建设”一词,然而,回顾自己从律七年、从警十六年的职业经历,作为委托人对于律师,没有信任,甚至缺乏终极的信任,都难有委托的基础。

 

把信任作为律师的终极人设加以打造,是顶要紧的工作。

 

拉人头立山头、傍大咖、入大所,无疑也是当今职业圈里的一种常态。各行各业,概莫能外。这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错,只能说是庸常的抱团心理使然,若对别人没有妨碍,任何人也无缘置喙。所谓直钩钓鱼,愿者自愿,但对于青年人来说,还是有说清楚一点的必要。单说律师行业吧,平台、律所,当然可以成为一个律师的背书,可以为律师的成长提供条件。但刑辩律师的核心,仍要靠实力、靠战绩说话。否则就像《长津湖》里的联合国军,初看吓人的装备优势和后勤补给,在长年于游击战野地战中得到极大锻炼的志愿军战士面前,仍然是纸老虎,哪怕是到了虎年,也是不堪一击的。

 

两年来,面临似乎无穷无尽的疫情,原来热火朝天的律师界培训业也瞎了菜。在我来看,这反倒是好事。因为这样,可以让一批批已经通过天下第一考的律师,避免了破财又浪费时间。我的观点是,脱离实战的培训、纸上谈兵的培训、口水滔滔的培训,绝无法代替刑辩实战的洗礼中得来的锻炼,因而无法真正地增长才干。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哪怕是顶着多项冠军头衔的马拉松选手,到了甘肃白银的野外,也不如一个羊倌更通晓在当地恶劣天气下怎样才能生存下去的道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比赛?

 

那信任建设靠什么呢?

 

我认为是三点:一是以表里如一的形象示人,这里的形象,是指类罪或刑事辩护律师的外在形象,所谓外在形象,其实也有对自己内化持续暗示的作用,因此,不能做墙头草,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二是以过硬的过往业绩示人,所谓“千文不如一战,千战不如一胜”。三是以专业的法律文书示人。否则,不能证明结果与努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能排除别人对你“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怀疑。

 

单单是注意打造外在的形象,是做不到真正的专业的。原因是外在本质上由内在决定。所以内强素质是核心。这个素质,就是真诚、淡定和专业(的研习)。

 

这次林先生委托我前,讲了他打听到法官朋友说可能判缓。我当即告知:“律师是不能承诺结果的…”但话刚说出去,被他打断了,他说:“这个我知道。”

 

这样,我才知道,他想找的只是专业一些可以尽力确保私下打听到的消息能够变现的律师。

 

但假设,接待他的律师,不是我,而且开口即保证“缓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或“我认识哪里的某某某,到时看情况找下他就可以搞掂了。”则在对至亲自由悬于一线洞若观火的林先生面前,必然会瞎了菜。这个,就是专业律师的真诚。

 

淡定,就是与委托人沟通时的心理状态。不因委托而喜,不因离去而惊。用王思鲁律师的话讲:“关心别人所关心的,才是真正关心你自己。”委托人委托,必然有其产生信赖的原因,委托人离去,也有自己的考虑。律师能做的,不是在委托人找来时如何绞尽脑汁接下案子,而是关心委托人所关心的事情,给出清晰、专业分析。这分析的同时,也是展示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过程。这个形象展示的过程,最终仍需平时的思考、办案历练与研习,这时的淡定,是装不出来的、努不出来的。平时的锻炼与修习越深刻,你的表达自然就越顺畅、越淡定。

 

林静儿的这个案子中,虽然案情不便透露,但其中专业问题,涉及到多人刑事案件中,不同阶段的可能时长、鉴定意见种类及作用、言词证据效力问题、补充阅卷申请以及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对于林先生从其它地方了解到的“可能一个月就会起诉的问题”,结合一个人被羁押的原因的分析,以及结合在案证据,如何申请接下来的不起诉、取保等,讲了自己的经验与法律规定。由于都是几年来不断运用的法律规定,就像手边工具箱里的工具,当然讲起来如数家珍。

 

信任增进:元旦前夜的畅行

 

和林先生吃完饭出来,已经是9点半钟。这一个多钟头,又聊了更多案件的细节。林先生初见时的紧张,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以至于是笑逐言开了。

 

我回家与林先生返黄埔的方向相反,但林先生执意要送我。助理小魏刚才支开了前来约会的女票,这时要赶去新的约会地点。我便和林先生还有林先生的女婿,驱车在元旦前夜的羊城街头,想着明天就是2022了,但见车窗外,烂银遍地、冷风阵阵、行人稀疏,心中不由浮想联篇。

 

林先生又一次感叹:“我女儿是个乖乖女。”然后又一次叮嘱:“张律师看看节后安排时间会见,还要就是检察院的阅卷。”

 

我便再重复了一遍自己接下来的日程安排。

 

我内心也在一次次感慨:委托人家属对刑事律师的信任,诞生于内在修养素质外化的形象与言行,增进于直接接触过程中的真情流露与直面互动细节,而这里信赖的产生与增进,都来源于刑辩律师之前的修习、办案、思考。没有之前的积累,信任当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量:488 PC版链接 移动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