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 日期 : 2014-07-01
古诗词中易读错的字
王思鲁:刑事律师、广强律师事务所主任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意蕴丰富,源远流长。读古诗词能洗涤心灵,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但是,笔者在辅导孩子阅读、背诵、朗读古诗词的过程当中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市面上附有拼音注解的儿童读物种类繁多,但对某些多音字的注解可谓是五花八门,差异很大,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我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一字多音,一词多义,古代的读音与现代的读音又不一样。笔者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名人政要也都经常读白字,念错字,不但使得自己非常尴尬,狼狈不堪,而且也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笔者对一些易读错的字词作了一番考究,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清平乐》和《永遇乐》中“乐”的正确读音
笔者翻过很多书,发现对“乐”的读音,存在两种争议,一种为lè,另一种为yuè。如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彭凡主编的《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尹文胜选编的《古词精选》以及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版,纪江红主编的《宋词三百首》中,《清平乐》中的“乐”字的注音都为yuè,而《永遇乐》则都注音为lè。对此,笔者心中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都是词牌名,《清平乐》中“乐”字念yuè,而《永遇乐》却念lè?上述的注音是否权威?
翻开《辞海》,其95页显示“乐”有四种发音,分别为:①lè,喜悦,快乐;②yuè,音乐;③ yào;④luò。
再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其823页显示“乐”有两种读音,分别为:①lè;②yuè。
最后翻开《古代汉语词典》,其1957页显示“乐”有五种读音,分别为:①yuè,有“音乐”、“乐器”、“乐经”、“乐工”、“姓”五种意思;②lè,有“喜悦,愉快”,“喜欢,喜爱”,“乐于”,“乐意”,“安乐,泛指声色”,“姓”六种解释;③yòo,“喜好”的意思;④luò;⑤liáo,通“疗”。
从以上材料分析来看,“乐”在古代有五种读音,读“yòo”音时,通常见于词组“乐山,乐水”,为“喜好”的意思。发“lióo”音时则为通假字,同“疗”。而“luo”音比较少见。在古代中yue和le音比较常见。那么《清平乐》和《永遇乐》中“乐”是发什么音?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词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之乐府诗。”既然是与音乐有关,那么按道理来讲,《清平乐》和《永遇乐》中的“乐”都应读yuè音。但翻开很多的儿童启蒙读物(包括笔者上文提到的),笔者发现《清平乐》中“乐”字都注音为yuè,而《永遇乐》则都注音为lè。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带着疑问,笔者又翻查了《词牌释例》。
《词牌释例》第54页指出:“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宋王灼《碧鸡漫志》云:“欧阳炯称李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借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乐调名称为词调名。”
由此来看,《清平乐》是源于汉乐府《清乐》和《平乐》,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957页也指出,乐府有两种解释:“古时主管音乐的官署”与“诗体名”。而在这里自然应取“诗体名”之意。既然《清乐》、《平乐》是乐调,那么自然应读yuè音。而且,《清平乐》是源于《清乐》和《平乐》。由此可推知,《清平乐》中“乐”字应发yuè音。
除此之外,《词牌释例》第245页又指出,《永遇乐》又名《消息》。宋周密《天基节排当乐次》云:“乐奏夹钟宫,第五盏,篥起《永遇乐漫》。”由此也可得知,《永遇乐》也是与音乐有关的,因此其中的“乐”字应读yuè。
二、《生查子》中“查”字的读音考究
《生查子》中“查”字有的念“chá”有的读“zhā”,例如《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98页对其注音chá,而在《古词精选》31页、《宋词三百首》27页则注音zhā。这是相互矛盾的,那么,究竟读什么音?
《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字有两种读音:为chá和zhā音。读chá时,为动词,有检查、调查、翻着查看三种意思;读zhā时,为姓。
《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字也是有两种读音,不过意思却有六种。读chá时有三种意思:①木筏;②同“槎”,树茬的意思;③作动词,考察、检查的意思。读zhā时也有三种意思:①动词,“抓”的意思;②山楂;③古指放纵不拘礼度的人。
而《词牌释例》第37页指出:《生查子》又名《陌上郎》、《梅和柳》、《楚云深》、《愁风月》、《丝罗群》、《晴色入青山》。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清徐九《词苑从谈》则云:“查,古槎字,张骞乘槎(往天河)事也。”由此可知,《生查子》中“查”字同“槎”,而作“槎”意时读chá。因此,《生查子》中“查”字应读“chá”。
三、《将进酒》中“将”的读音
最近,笔者买了一张名为《唐诗宋词吟诵》的光盘。这张光盘是由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吟诵,上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焦晃是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素有“莎剧王子”之誉。
虽然这张光盘在整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而且焦晃的朗诵富有情感,语气、声调的转换也恰到好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当中存在这么一个“瑕疵”:焦老在朗诵李白名篇《将进酒》时,把“将”读成“jiāng”了。此举就好比是在一盘佳肴上放一只苍蝇,使这张光盘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对此,笔者还联想起港产片《醉拳》中的一个片段:成龙饰演的黄飞鸿在与师傅饮酒时,也吟诵了这首诗。而且,无独有偶,配音员也把“将进酒”的“将”字念成了jiāng。
《现代汉语词典》第675页指出,“将”字有三种读音:jiāng、jiàng、qiāng。同时,其1094页又显示:“将”读“qiāng”时,有“愿,请”的意思,并有举例“将进酒”。
《古代汉语词典》第758页也指出“将”有三种读音:jiāng、jiàng、qiāng。读qiang音时意思是“请”。
《将进酒》,意思是“请喝酒”的意思,带有一种敬意。由此也可得知,“将进酒”中“将”字应该读“qiāng”音。
///
四、“斜”字在古诗词里的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第1507页指出,“斜”字只有一个读音,但有三种意思: ①形容词,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②动词,倾斜;③姓。
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则指出,“斜”字有三种读音:①xié;②xiá;③yé,陕西终南山山谷名。根据其注解,“斜”旧读“xia”。也就是说,“斜”字在古时候读“xiá”。
笔者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中出现了“斜”字:
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前的教学参考书中曾有特别提示,为了押韵,诗中的这个“斜”字可以读“xiá”,但是近年来可能是出于“规范字音”的需要,“xiá”的读音便被取消了,以致于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权威的工具字典中都显示“斜”字只有“xié”的读音。但是,即便是为了“规范读音”,笔者仍认为这种改法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其一,古诗文不单纯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民族的优秀文化,而这一民族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特别富有感染力。上边的两首古诗都是押“ɑ”的韵,若把“斜”字读成“xié”的音,整篇古诗的韵味便大大降低。
其二,从不少古诗的遣词规律来看,“斜”字在我国古代应该存在“xiá”的读音。如唐代诗人韩翃(音hóng)的《寒食》一诗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斜”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中也有一个“斜”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首诗同样都是押“ɑ”的韵,“斜”字也都正好出现在诗的“韵角”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的位置被称为“韵角”,而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们怎么可能连韵律都不讲究呢?倘若当时“斜”字不是“xiá”的读音,诗人怎么可能把它用到这样的位置上去呢?
但“斜”字在古诗词里并非只有“xia”音,《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中就有举例,如杜牧的诗《怀钟陵旧游》中“斜斜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斜”字都念“xie”。因此,要判断在古诗词中“斜”字读“xie”还是“xia ”,应该结合整首诗或词连看,看有没有涉及到押韵的问题。若涉及到押韵,一般发“xia”音,若不涉及押韵,则一般发“xie”。
五、“裳”字在古诗词中的读音
在现代汉语中,裳读shāng,而在古代应读cháng。《说文》中:“衣,所以蔽体者。上曰衣,下曰裳。”在《古代汉语词典》第165页中可以看到,“裳”字只有一个读音,读“cháng”,而《现代汉语词典》第155页则指出:“裳”读cháng时,指裙子。古代人跟现代人的穿着方式不一样,古人穿的下衣叫裙,不叫裤子,“衣”跟“裳”是分开的,不像我们现在说的,衣裳是衣服的统称。
六、“羽扇纶巾”中“纶”字读音
,新浪网有报道过著名歌手伊能静读错字的新闻:被喻为“才女”的伊能静在其新专辑《念奴娇》一曲中将“纶”字读成了“lún”音,引起网友哂笑。(http://ent.sina.com.cn/y/2007-01-12/13001407220.html)
那么,“纶”字应该读什么音呢?《现代汉语字典》第502页指出,“纶”字有两种读音:“guān”和“lún”。读“guan”时意为“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读“lún”时则是指“青丝带”。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022页也指出:“纶巾”读“guān jīn ”,并有举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七、“转朱阁,低绮户”“绮”的读音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而著名歌手君则以一首名为《但愿人长久》的歌曲,将古典诗词的优雅和流行音乐的通俗结合起来。词的酣畅淋漓及意境清逸在加上君天籁般的歌喉,使得这首歌曲曾传唱甚广,但令人遗憾的是,君在曲中将 “绮”字唱成了“yǐ”。而继君之后,著名歌手王菲也翻唱了这首歌。王菲以其如黄鹂般清脆动听的歌喉,把这首歌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也是颇受诸多“粉丝”的追捧。然而,王菲却没有纠正君的错误,而是把这错误“发扬光大”──其依然把“绮”字念成“yǐ”。其实,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1077页,“绮”字只有一个读音“qi”,作形容词,意为“美丽”。
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读音
最近在雅虎论坛上一个题为《央视“名嘴”们常犯语言错误的归纳》的帖子,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其中有一条所谓的常犯错误是:把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错读为“xiàn”。根据笔者回忆,老师在教我们的时候,也是强调“见”应该读作“xiàn”,而且给我们解释,“见”字读“xiàn”的时候即为“显露,出现”的意思,并且还给我们举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图穷匕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等等。对此,笔者不由得产生了疑问:到底是网友们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还是真的是“名嘴”们犯错了呢: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669页,“见”字有两种读音,为jiàn和xiàn。读jiàn时有9种意思:1动词,“看到,看见”;2动词,“接触,遇到”;3动词,“看得出,显现出”;4动词,“指明出处或需要参看的地方”;5动词,“会见,会面”;6名词,“对于事务的看法,意见”;7“姓”;8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9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而读xiàn时则只有1种意思,意为“出现”。
而翻开《古代汉语字典》第749页,“见”读jiàn时有16种意思,读xiàn则有4种意思。读xiàn音时,4种意思分别为:“显现,出现”;“表现”;“现在”;“现成”。
回到诗句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大致的意思是“在东边的篱下采菊花,南山悠悠在眼前。” 因此,在这里主要存在“见”字是解为“看到”还是“出现”的意思。这就要追溯到这首诗的来源,最早集录陶渊明的昭明太子萧统,在《昭明文选》中收录此诗时,“悠然见南山”作“悠然望南山”。后来苏东坡说,“因采菊而见南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若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此后,大家都抛弃了原来的“望”,接受了后来的“见”。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实际上是指“望”。而“见”字作“望”的意思时,读“jiàn”,因此,在这个诗句里,“见”应该读jiàn。经过以上分析,看来网友们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名嘴”们确实是犯错了!
九、“曲终收拨当心画,此时无声胜有声”中“拨”字的读音
笔者记得在有一次《幸运52》当中,著名主持人李咏出题: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前半句是什么?接着李咏读出可供选择的四个答案,其中一个是“曲终收拨当心画”,而李咏把拨字读成bá音。当时笔者听了就非常纳闷,老师教的明明是bō,而李咏却读成ba,究竟应该相信谁的呢?于是笔者翻开了《现代汉语词典》,其第101页指出,“拨”字只有一个读音,即bō。再翻开《古代汉语词典》,“拨”字则有两个读音,为bō和fá,但却没有读 bá的。由此可见,是李咏搞错了。“拨”作名词时意为“拨子”,即一种用金属、木头、象牙或塑料等制成的薄片,用以弹奏月琴、吉他等弦乐器。其应读“bō”。
十、“踟蹰”与“踯躅”的读音
古诗《陌上桑》中有“五马立踟蹰”一句。其中“踟蹰”一词读作“chíchú”,指徘徊、停滞不前的样子,又作“踟躇”。著名的剧作家及电影评论家柯灵曾写过一篇名为《巷》的散文,文中有“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一句,其中“踯躅”被注释为:读作zhīzhú,意思是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踟蹰”与“踯躅”读音很容易出错,而且两个词语也很容易相混淆,“踟蹰”中的“蹰”读它的声旁“厨chú”,但其中的“踟”的读音却不是它的声旁“知zhi”,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其实“知”作声旁时,构成的形声字并非只读zhī,也有读作chí的,如“痴呆”中的“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踟蹰”的正确读音为chí chǘ ,有走来走去、徘徊、犹豫等词义,当“踟蹰”作此义时也作“踟躇”。“踯躅”读“zhīzhú”,只表示徘徊不进的意思,没有其他释义。而“踟蹰”除表示徘徊外,还表示心中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
以上所言只是笔者对于古诗词中易读错之字的一些浅薄见解,且以上举例也只是易读错字词中的冰山一角。但是,当我们远离这些“吹毛求疵”的语言高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时,我们可以发现,上到政府领导,小到普通百姓,大到教育明师,小到学前龄童发错音读错字的现象是屡见不鲜。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我国的学术风气。当前我国的学术风气很不健康,某些学术人员、教学专家非常的浮躁,为出书而出书,为牟利而授课,这样就导致了片面的追求经济而忽视教学质量的不良后果。人们在学生阶段特别是启蒙阶段,一旦“习惯于”读错音,那么,错误的读音将伴随其一生,而且就算日后意识到读错音了也是积重难返,一时半刻难以彻底纠正。如此一来,错误的读音泛滥于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渐渐吞蚀我国的语言文化,以致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国人在错误的读音中“不能自拔”。
因此,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文引起社会对易读错字词的重视,以规范字词读音,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我们,特别是让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正确的语言环境中。
参考书目:
① 彭凡主编:《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同心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② 尹文胜选编:《古词精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1月北京第1版。
③ 纪江红主编:《宋词三百首》,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④《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⑤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
⑥ 陈复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缩印版。
⑦ 李建文主编:《词牌释例》,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⑧ 程孟辉总监制:《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辞典》,商务印书馆,2006年1月北京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