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刑辩 实战派律师王思鲁的二十年

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 日期 : 2016-11-15


专注刑辩 实战派律师王思鲁的二十年

 

王思鲁的律师职业生涯几乎一直与刑事大案要案相关联,从马某明巨额贩毒被判无罪案,到雷庭非法拘禁案先被免予刑事处罚最终被判无罪案,类似于此令人拍案惊奇、被奉为教科书式的刑事辩护经典案例,在其刑辩生涯不断上演。

人生转折—与法结缘

现提起王思鲁,人们大多只知道他是全国有名的刑辩律师,在他身上,闪耀着不少光辉的头衔。他办过众多刑事大案要案,被誉为“法庭常胜之王”。

然而,时光倒流三十年,他与法律界并无相干。

1984年,王思鲁以广东省化州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中山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学习,毕业后随即进入一家大型外企做翻译,才华出众的王思鲁翻译工作做的很有起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意外事故差点毁了这位年轻人。重伤的王思鲁独自一人北上京城求医。受伤了,工作丢了,王思鲁陷入痛苦与迷茫之中。凤凰涅槃,王思鲁躺在病床上做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学法律,做律师。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王思鲁熟读大量法学书籍,苦心钻研法律。伤愈出院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山大学刑法学硕士。1998年,王思鲁正式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人生充满着机缘变故,因为一次烧伤,成为了王思鲁人生的转折点。或许正因为这次伤痛,他有更多的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当时的王思鲁或许不曾想到,将来的自己能够在新的领域中取得如此成就,改写了人生,也改变了许多当事人的命运。

一战成名—马某明贩毒案

说起王思鲁专攻刑事大案要案这一历程的起点,则不得提及多年前备受关注、至今仍是经典的“马某明贩毒案”。

1998年,马某明被警方以涉嫌10500克海洛因交易为由逮捕,而逮捕依据仅为一起贩毒交易中犯罪嫌疑人马某贤、张某才的供述。在法治还不健全的背景下,公权力的恣意与傲慢使得警方在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仍然将马某明、马某国定性为犯罪嫌疑人,以期“将涉案人员一网打尽”,树立严打毒品犯罪活动的典型。贩卖10500克海洛因,从刑法意义上来说,足以判处死刑。这对马某明及一个普通的家庭无疑是灭顶之灾。

王思鲁及时抓住了律师职业生涯里第一次真正崭露头角的机遇。在绝境面前,马某明的家属通过电话找到了王思鲁,他们希望保住马某明的性命。接到电话的王思鲁有着职业习惯里的那种激动,因为他知道,这起案子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初出茅庐的自己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

接案以后,王思鲁全身心投入到案件中,在深入研究案卷后发现,除马某贤、张某才的供述外,公安机关并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马某明贩卖毒品的事实。但让王思鲁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原本看上去事实清楚,案情简单的案件,在接下来的调查过程中却遭遇了巨大阻碍。

为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寻找对马某明有利证据,王思鲁向侦查机关申请会见当事人,却遭到无理拒绝。此后,王思鲁又一次次向侦查机关提出申请,但又一次次被拒绝,前前后后被拒绝13次。

王思鲁意识到,与警方的正面冲突不仅不利于案件的调查,反而可能将案件引入死胡同,他开始选择采用迂回战术,双管齐下。一方面,他协同马某明的家属一道向公安部等发出了28封、共计二十余万字的情况反映信,希望借助上级机关施压。另一方面,王思鲁巧妙地利用舆论的力量进行监督。在双重压力下,侦查机关不得不重新考虑处理的方式,将案件移送检方审查起诉,王思鲁最终见到了他的当事人。

会见难的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难题接踵而至。在会见过程中,王思鲁发现,马某面无表情,身心憔悴,斗志全无。出于职业的敏感,王思鲁意识到,眼前的当事人极有可能遭受了刑讯逼供。会见之初,马某明始终不发一言,这给王思鲁的调查造成极大困难。面对极为不利的境况,王思鲁选择以情动人,用自己遭遇伤痛及手术的切身经历感化了马某明,在一番引导之后,当事人终于放下包袱,说出了事实真相。

抓住了证据不足和刑讯逼供这两大关键,王思鲁据理力争,在庭审中先声夺人,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胜果:马某明被判无罪!

这场巨额贩毒案当事人被判无罪来之不易,其间的艰难曲折、斗智斗勇让王思鲁对刑事辩护更加偏爱甚至钟情。可以说,这一案件使他看到了刑辩路上的挑战与成就,更使他坚定了他走刑辩之路的信念。

而另一方面,这起案件的胜诉更给王思鲁带来了极大的客观利益。庭审结束后的第二天,广东省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此案,甚至以“金牙大状,死刑变无罪”为标题的报道予以颂扬。马某明贩毒案成了王思鲁的成名之案。

    完美辩护—雷庭非法拘禁案

刑事辩护是最具挑战性,关乎人的自由与生命。二十年来,王思鲁认定了这一道路,以辩护律师的角色承担起无数当事人的重托。

王思鲁的辩护对象除了普通公民外,也不乏公权力的行使者。“雷庭非法拘禁案”即是其中一例,王思鲁也正因为此案的完美辩护被誉为“中国警察维权第一人。

案情回顾:在一起械斗事件处理中,民警雷庭受命带领防暴大队前往处置,为处理紧急状况,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雷庭采取了限制对方人身自由的正当措施,却遭致当地部分群众对防暴大队的围攻,上级领导亲自前往处置,并依法对带头闹事的陈某华等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事件到此本应告一段落,但不曾想,却因为当地政法系统内部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素来的矛盾而导致出现戏剧性的一幕。

当地检方认为,雷庭在执行盘查任务的过程中有“违法”行为,欲抓住此事对公安系统进行打压,于是通过非正常途径将案件反映到海南省政法委和省检察院,经省级领导批示,由省检牵头成立专案组来“办”这起案件。

于是,雷庭被批捕。

这样的处理结果,不仅让雷庭本人难以接受,更让他的家人以及所在的公安机关心急如焚。如果人民警察正当的业务行为也要被处罚,那警察今后的工作将如何开展。此后,洋浦开发区公安局决定在全国海选辩护律师团队,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刑辩律师团队在参选之列,但王思鲁律师带领的金牙大状团队的辩护方案最终获得认可,正式介入此案。

案件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场公检之间的“大斗法”,原本案情明了的现实因为附加了特殊的因素而显得愈加复杂。王思鲁介入案件后,立即向检察院出具法律意见书,陈明事实,三番五次与检察院沟通,请求撤销案件,但检方仍然一意孤行决定起诉,此后又因确定“全国优秀公诉人”周力前来支持公诉而无故延期开庭。显然,案件的审理还未开始,检方就已给其团队带来巨大压力。

三十余万字的法律文书足以证明这一案件的分量。庭审过程中,法庭里座无虚席,检方不断地对王思鲁的辩护进行回应,小纸条源源不停地在检方之间传递,给辩方带来很大压力。王思鲁习惯在开庭时喝红牛振奋精神,辩护席上已经摆满了红牛瓶,对方气焰压力却无减退。

 在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以及双方的抗衡下,雷庭一审被定罪免罚,当场释放。这一判决结果并没有让王思鲁止步,他需要的是一个无罪判决,因为事实已经足以证明,雷庭没有非法拘禁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谈不上犯罪,更不该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在团队的坚持下,二审法院将案件发回重审,迟到的无罪判决没有缺席,被关押277天的雷庭,在王思鲁的帮助下,最终获得了国家赔偿。

无疑,本案的当事人雷庭是幸运的,选择对了律师。这是一场艰难的胜利。面对政法系统高层的施压,律师团队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案件事实本身,还有案外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为任何一位律师都不想因为一场官司而面临丢掉执业资格的风险。

王思鲁在后来的回忆中说,这场庭战的胜诉不应仅仅归因于团队法律依据的充分、律师的雄辩技巧,更体现在律师的抗压能力与坚持。他说,一名优秀的刑辩律师,具有扎实的法学功底固然重要,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保持对正义的追求与渴望。

刑辩已经融入王思鲁的生命,成为他的酷爱。曾有人批评质疑,王思鲁是不是表现得过于“逞强好胜”了 ?王思鲁只是淡淡回应:“胜诉是给予一个律师的最高桂冠!”在教导弟子时,他常说:“做律师追求胜诉是一种信念,每一起案件都应力争做到最好,做成经典,绝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二十年来,他带领团队承办刑事案件近2000多起,其中主办重大复杂案件300余起。一路“赢”来,王思鲁早已是刑事辩护的专业户。“完美的辩护是惊心动魄的过程和成功结果的和谐统一,律师是以众多激荡人心的经典辩例开创未来,而来不得半点虚张声势”成为他的至理名言!     

面对持久的胜果,年过半百的王思鲁没有选择功成身退。仍坚持在刑辩一线,坚持做亲力亲为的实战律师、不做只管人不管事的律师老板。

刑辩之道—铁肩担道义

王思鲁认为,律师应肩负三大使命:一是给失落者雪中送炭,二是为芸芸众生防患于未然,三是令成功者锦上添花。其中第一大使命尤为重要也最考验律师的道义观。

律师毕竟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往往需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但王思鲁把律师道义看得更重要。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有一起医疗事故纠纷案鲜为人知。四川打工妹李某到某医院做人流手术时因医院手术过错导致其输卵管梗阻丧失生育功能,几经周折,李某找到王思鲁,向他诉说案情,恳求提供法律帮助。当时王思鲁已不愁案源,手头上的大案要案都忙不过来,但仍然答应接下这个“不划算”的案子,自掏腰包,为这位打工妹维权奔走于医院、法院、鉴定机构之间,最终帮其获赔十万余元。

“倒贴钱”打官司,这在理性的经济人看来,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而王思鲁却说:“律师的社会角色应定位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上。律师的真我本色是匡扶正义,而非盯着当事人的钱袋”。

案源对于一个律师来说,就如同沙漠中的一眼清泉,代表着生机与希望。有案子找上门来,律师当然高兴,并理应通过百般手段留住当事人,从而获得案源。王思鲁的接案风格则大有不同,他只接有理有据、自己擅长的案件,而并非来者不拒。曾有一次,广东某三个矿务局近两万名退休职工因养老保险金发放不公,自发募集款项找知名律师打官司,状告某社保机构。他们派代表专程赴广州找到王思鲁,请他代理行政官司,王思鲁并没有急于接案,认真研究材料后,王思鲁告知当事人此案宜通过行政手段解决,此举不仅便利,也节省费用。他耐心说服当事人向上级部门申诉解决,放弃了送上门的几十万元律师费。在王思鲁看来,把黑说成白,把马说成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传道授业—引领青年律师成长

王思鲁关心中国法治进程和律师行业的发展,对律师业的大爱,促使不断尝试以演说、创作、案例指导等各种可能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理念分享给广大成长道路上的青年律师。

金牙大状律师网是王思鲁领衔建立的专业律师网站。该网站汇集了知名律师的经典案例与经验分享等,成为青年律师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网站上每日感言专栏,其中有一段这样说道:“律师赢得未来有几个决定因素,一是专一,即专一于刑事、婚姻、建筑、房地产、合同等法律服务领域之一,甚至细化到诸如毒品犯罪辩护、离婚等更细的领域分支;二是专业,即在专业领域需有研究,对法律法规、政策、学理、权威判例全面深入了解;三是经验,即在相关领域有实战经验,有经典案例方可谈未来;四是坚持,即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稍做努力后觉得没效果或效果不大就放弃或变成万金油律师。持之以恒,闲看云舒云卷,方可赢未来。”

除了是一名律师,王思鲁还是一位非典型学者。不拘泥于法学理论,而偏重研究法律实务,王思鲁通过总结执业经验完成了不少实务著作,著述五百余万字。其中,《胜者为王—与您分享如何赢在法庭》一书因为有精彩的经典案例分析,更是深受青年律师欢迎,被誉为“法庭战场上的实战宝典”。

浏览王思鲁的微信朋友圈可以发现,王思鲁对刑事辩护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圈中好友很容易被他更新的内容“刷屏”。王思鲁不仅分享各种实务干货,还有大咖云集的理念,不放过每一个传播刑辩知识的机会。正如他所言:优秀的律师应保持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的工作状态。不断办案,不断创作,这是律师王思鲁的常态。目前,王思鲁正策划六部实务著作的出版,以引导初入律师行业者走得更远。

从日语翻译到刑辩大律师,王思鲁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理性中含激情、尽责中彰人性、专业中显智慧、厚积中求薄发,这是实战派律师王思鲁的恒久之道。

 


阅读量:1809 PC版链接 移动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