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容易摘帽难 如何救赎“红帽子”企业?《法人》报道

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 日期 : 2011-04-25


  本站律师王思鲁所办案件的报道:

戴帽容易摘帽难 如何救赎“红帽子”企业?《法人》报道

www.hexun.com 【2004.07.26 16:22】法人/谢良兵

上世纪80年代,私营经济在中国难以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于是,诞生了一批“红帽子”企业。根据全国统战部和工商联、私营经济研究会联合进行的“第四次私营企业”调查显示,全国有1/4以上的企业戴过“红帽子”。而这个比例在沿海一些民(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更是高达95%以上。

1997年中共十五大之后,民(私)企重新明晰产权的“脱帽”行动蔚然成风。也正是从这场"脱帽"行动开始,"红帽子"企业的固有隐患逐步显现出来,产权纠纷层出不穷,迄今未有解救之“正途”。

《法人》近日在广东佛山的实地调查中发现,这些“脱帽”纠纷背后隐藏的是各主体之间的利益之争。尽管2004年春天的私产保护入宪,给众多戴着“红帽子”的民(私)营业主带来了福音,但这仅仅只是解决了“红帽子”企业的一小部分问题,而"红帽子"企业的原罪问题,却始终游离在"脱帽"纠纷之外。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红帽子”企业难以成功“脱帽”?“红帽子”企业是不是一种变了味的“官商勾结”?如何认清“红帽子”企业的功与过、罪与罚?如何救赎“红帽子”企业?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的民(私)营经济才能安全前行。

“帽子”企业的红与黑

现在集体企业特别是戴"红帽子"的集体企业的产权界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试验当中一个重大问题。“红帽子”企业,在“戴帽”和“脱帽”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故。而这些变故都只是中国众多“红帽子”企业发生“脱帽”纠纷的缩影。

随着采访的深入发现,“红帽子”企业的“原罪”问题已逐渐显露出来。佛山的陈锦洪、四川的肖安宁、北京的侯瑞昌、新疆的白生俊、江西的涂景新、吉林的苏杰……这些“红帽子”企业经营者的悲惨遭遇,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易戴不易摘的“红帽子”

一个“红帽子”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与挂靠单位发生了产权纠纷。出资人坚持谁出资,谁拥有产权,而挂靠单位却认为自己不拥有产权就意味着国资的流失……纠纷是在一场企业改制即“红帽子”企业的“脱帽”行动中发生的。

“红帽子”救赎新途

从目前“红帽子”企业的产权纠纷来看,《法人》发现,几乎所有的“红帽子”企业业主在进行维权诉讼时,走的都是行政诉讼的路子。于是,官司一层一层地往上打,从中院到高院甚至最高院,判决、重审,翻来覆去,还难以最终定夺。而结果却是,几年下来,挂靠单位和经营者两败俱伤。“红帽子”企业想恢复其本来面目为何就如此难呢?谁又该对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负责呢?应该如何跳出体制,溯本正源地救赎"红帽子"企业呢?

如何才能使企业和政府之间走上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正道上来,以某种有效、可行的机制或方式,引导双方解决源头问题:产权归属,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而不是相反--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阅读量:2434 PC版链接 移动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