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 日期 : 2017-10-19
车浩,1977年12月生,辽宁人,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刑法学。2016年,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进入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
2007-2008年在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任教,2008-2010年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年9月起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2005-2006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留学研修。兼任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执法办案外部监督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等社会职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若干。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中国法律评论》等发表随笔评论若干。
《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中国刑法学的现状、传统与未来”
《法学研究》2012年第2期, “盗窃罪中的被害人同意"
《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
《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
《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扒窃’入刑:贴身禁忌与行为人刑法”
《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 “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
《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 “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
《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被害人同意的体系性地位”
《中外法学》2014年第5期, “占有概念的二重性:事实与规范”
《中外法学》2008年第5期, “被害人同意在故意伤害罪中的界限”
《清华法学》2015年第4期, “法定犯时代的违法性认识错误”
《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 “从间接正犯到直接正犯”
《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犯罪论体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展开”
《法律科学》2015年第3期, “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
《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
《法学评论》2010年第1期, “论推定的被害人同意”
《法学》2015年第10期,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
《法学》2011年第8期, “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
《法学》2008年第9期, “从华南虎照案看诈骗罪中的受害者责任”
《法学》2015年第10期,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
《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6期, “德国关于被害人同意之错误理论的新进展”
《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5期, “过失犯中的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
《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6期, “被害人视角下的持枪抢劫”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9期, “复数法益下的被害人同意”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1期, “承诺还是同意?——从语境差异看概念移植与翻译”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从大众到精英:我国犯罪论体系话语模式的转变”
《刑事法评论》2003年第13卷, “被遮蔽的世界:监狱同居楼里的性和生育”
《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1卷, “刑法公法化的背后—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反思”
《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2004年会综述”
《刑法评论》2009年第1卷, “论被害人同意的对象”
《刑事法判解》2009年第1期,“德国帝国法院刑四庭关于癖马案的判决书(翻译)”
《人民检察》2008年第15期, “行政许可的出罪功能”
《刑事法研究》2005年第1期, “从体系角度审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缺陷”
《车浩的刑法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总论精释》(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各论精释》(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犯罪论体系》(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刑法学读本》(合编),上海交大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历次修正案权威解读》(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刑事法判解》(执行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2015)
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5)
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优秀奖二等奖(2013)
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
北京大学正大教师奖(2013)
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标兵(2013)
北大杨春洗基金会优秀教学奖(2012)
北大第11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09)
北大优秀博士论文(2009)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2004)